马文都:一抹重彩写陕西西安~为朱文杰先生《记忆老西安》而歌

发布时间:2024-07-20 23:33:35 | 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 | 责任编辑:news

  一抹重彩写陕西西安
  ——为朱文杰先生《记忆老西安》而歌
  马文都
  
  随着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古城西安早已旧貌換了新颜,人们记忆中的老西安、老街巷也是在日新月异中面目全非,变成了熟悉而陌生的模样。对于渴望凝视古城背影,偏好追逐老西安前尘旧梦一干怀旧吃瓜群众不能不说有些许遗憾。
  “天意怜幽草”,幸有朱文杰先生《记忆老西安》四卷本系列著作,以一年一卷两册的速度陆续问世。他以指点迷津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曾经的过往云烟,书写着逝去的绚丽华章,让我们在闲暇时开卷有益旧梦重温,于惬意中酌古斟今获益良多,从书本上见识风云人物,坊间逸事,循字里行间仰视事业不谅于生前,声名无闻于身后的名流大家。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艺术加工,夸大或者缩小历史的本来面目,都无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熟知历史的真相,既不是记录历史所应秉持的正确态度,也不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行为表现。基于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使命,年逾古稀的朱文杰先生为完成《记忆老西安》系列大书,不辞辛苦秉烛笔耕。探寻踏勘一处处旧址遗踪,收集整理一桩桩朝野故实,走访一座座深宅大院、小巷人家,挖掘珍贵的历史记忆,寻觅消失的闾巷琐闻,将自己的意念和情感,与客观事物融合在一起,详实完整地记录着老西安曾经的过往,用纪实笔法撰写着古城的旧貌新颜,还原了耆老前贤的本真轶事,达到了情、理、景三者融合之境界。一留存往迹,启发后来,二思古今之变迁,验文明之进退,秉微知钜。为的是给古城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的是让老西安城的记忆在子孙后代心中继续延伸下去!
  余生也晚,然,素喜老西安一串串美好生动传说,一段段咀嚼不厌轶事趣闻。故,当年岁渐长,真正爱上老西安时,才意识到当年的景物已经越来越少了。我想突围走出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樊笼,却又如此深情地依恋着老西安,因为它的每一块砖都铭刻了我的记忆。今天,时光流逝,岁月的痕迹变得扑朔迷离,人们的记忆也恍惚不清了。穿过散落着秦砖汉瓦的田间地头,老西安的历史更是耐人寻味,做为一个西安人愈应了解我们家园的前世今生。广袤土地下多少珍贵的遗存静待着人们去探寻、去破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和故纸残堆里诸多信息,等候我们去知晓,去证实那与如今西安息息相通的密码和辉煌。
  笔砚永朝朝,挥写复岁岁。朱文杰先生的倾心力作《记忆老西安》正好弥补了我们众多的遗憾,现已岀版的四卷八册,是怀古忆旧,是历史再现,是文化启蒙,是引起强烈共鸣的过往和曾经,是滋润广大读者心田的涓涓细流,已经汇成了寻踪觅迹,热爱古城的江河湖海!遗痕显魂魄,故事见史料,平凡中赏奇绝!阅读《记忆老西安》于我是沐浴天朗气清,是领略惠风和畅,是饱享游目骋怀,更是开眼界阔视野,懂得了欣赏彩虹。啊!美何如之,乐何如之。
  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梅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两件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作为一座古城,西安的面孔不应该仅仅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更应该有深邃历史中情感深重的灰黄色的记忆。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因为那是我们曾经的青春,曾经的梦想。感谢朱文杰先生的《记忆老西安》,没有让我们的记忆变得支离破碎,随风飘散,无可追回。同时祈望各行各业能多一点“怜香惜玉”的温情,不要因为城市改造,让那些老建筑的楼台亭阁、四合院和不该忘却的或辉煌或暗淡的陈年旧事一起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多读好书开眼界,思古忆今养精神。《记忆老西安》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因风寄意,祝愿朱先生善自珍摄,劳逸有度,再铸辉煌!
  2022年12月30日
  
  马文都(左)与朱文杰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