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悟道,以行践知 — 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文化中国"研学课程走进武学源

发布时间:2025-11-13 19:07:03 | 来源: | 责任编辑:news

"知行合一探古韵,博文约礼悟匠心",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为期一日的"文化中国"课程研学在2025年11月5日下午拉开帷幕。远离都市喧嚣,师生们以实操华心拳、八段锦为媒,与武学名师对话,在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体悟"武绎生活智慧人生"的深刻内涵。

 

"八段锦是中华传统养生功的瑰宝,讲究形神合一、动静相宜,看似简单的动作里藏着人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秘。"邵长华老师话音刚落,便以标准的起势动作开启了习练之旅。"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邵老师逐式拆解动作要领,从呼吸的调节到身形的规整,从意念的集中到气血的流转去行力,细致入微地指导着每一位学员。起初,同学们的动作略显僵硬,手脚配合也不够协调,但随着邵老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动作指导和口令不断回响,大家渐渐进入状态。抬手时如托千斤重物,落掌时似有千斤坠力,吸气时气沉丹田,呼气时绵延不绝。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练功场上,照见师生们专注的神情,一招一式间,身体的舒展与呼吸的韵律渐渐合一,浮躁的心绪也在缓慢的动作中沉淀下来。

 

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在反复习练中,同学们逐渐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僵硬的肩颈慢慢舒缓,紊乱的呼吸趋于平稳,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其中有同学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八段锦是老年人的养生方式,亲自练过才发现,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全身的协调与专注,练完后通体舒畅,这是在书本里学不到的身体体验。"特别是在武学源心法方法论中的站桩体验,开启了大家对对武术站桩的桩功独有的亲身体会。

 

武学分享会上,邵长华老师以"中华武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为题,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武学修行经历,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武学不是逞强好胜的技艺,而是修心养性的法门。"邵老师指着墙上用时间和事情的功夫积淀觉悟出来的心法图,阐释着中华武学“武绎生活,智慧人生”的核心要义,"比如武术拳种的每一式,都是在培养敬畏之心、自律之心,这与'博文约礼'的书院精神不谋而合。"他结合现代生活节奏,解读如何将武学中的心法结合传统文化的方法论融入日常应用之道,让"武"成为滋养生活的智慧,让"道"贯穿人生的修行。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从八段锦的养生原理到武学精神的传承创新,从个人修身到文化传播,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邵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回应着每一个问题,他强调:"武学的传承不在于招式的复刻,而在于武学渗透民族精神的延续,扶正固本中的武艺绽放。希望年轻人能从传统武学中汲取智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衡,这便是'武绎生活'的真谛。"

 

愉快而有意义的研学活动接近尾声。由学生代表和陶洁老师一起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向邵长华老师赠送锦旗“知行合一探古韵,博文约礼悟匠心”。师生们恋恋不舍的道别离开武学源,并相约下次华师大校园见。大家纷纷表示,这场研学不仅学会了一套养生功法,更读懂了中华武学"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深层内涵。

 

"文化中国"课程以研学为桥,让传统走出书本,让智慧融入实践。在宝山武学源的一日时光里,大夏书院的师生们用身体感受文化的力量,用心灵体悟匠心的温度。正如邵长华老师所说:"武学是生活的镜子,练功即是修心。"这场知行合一的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溯源,更是一次精神的成长。未来,大夏书院将继续深耕"文化中国"课程,带领学子们探访更多文化秘境,在行走中传承中华文脉,在实践中涵养匠心品格。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